智能生物识别终端

2022-09-14 18:54:20 IT技术网 互联网
浏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智能生物识别终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刷脸技术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区别?

刷脸技术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区别? 随着算法的完善,生物识别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不断跨越用户接受的门槛,其市场呈快速爆发之势。其中,人脸识别的国内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有望达到千亿级别。生物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技术。与传统的密码检验方式相比,生物识别技术基于人的生物特性,具有易测量、排他性以及终身不变的特点,拥有检验快速、结果更准确的优势。目前主流的生物识别方式分别为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语音识别、静脉识别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与其他生物识别方式相比,优势在于自然性、不被察觉性等特点。自然性即该识别方式同人类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均不具有自然性。不被察觉的特点使该识别方法不易使人抵触,而指纹识别或虹膜识别需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或红外线采集指纹、虹膜图像,在采集过程中体验感不佳。目前人脸识别需要解决的难题是在不同场景、脸部遮挡等应用时如何保证识别率。此外,隐私性和安全性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图表1:五种生物识别技术性能对比

人脸识别优势明显,未来将成为识别主导技术。相比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传统的生物识别方式,优点主要还集中在四点:非接触性、非侵扰性、硬件基础完善和采集快捷便利,可拓展性好。在复杂环境下,人脸识别精度问题得到解决后,我们预计人脸识别有望快速替代指纹识别成为市场大规模应用的主流识别技术。

图表2:人脸识别的优势

人脸识别按照识别方式应用的不同主要分为1:1、1:N和M:N三种模式:

图表3:人脸识别三种不同的识别模式

VIS积分如何获得,用途是什么?

联核云身份认证解码服务器参与共享经济建设可获VIS(verify identity service)积分。VIS积分是未来身份认证的原生数字资产,是联核云服务的通证,是各类生物识别智能硬件的燃料,商业应用丰富。未来电信业1500万个读卡器要秒变身份证阅读器,快递业2000万台手持终端及电子设备须加载“NFC读证”服务,住宿业5000万套智能门锁要实现“身份证代替房卡”,各行各业对身份认证设备需求已然数以亿计。而智能设备实现身份认证功能只须获得“联核云平台”服务授权低至几十元,颠覆传统千元身份认证模块,同时衍生设备优先登陆中国移动,由海能达股份匠心制造保驾护航。

生物识别技术对于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样的设备有什么用?

生物识别技术被用来解锁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样的设备,以进入它们的主屏幕,在那里你可以保存所有文件、应用程序和私人数据。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包括指纹扫描、面部识别、语音识别以及虹膜扫描。

指纹识别

2013年苹果推出iPhone 5S,它是首款配备指纹扫识别智能手机,在当时看起来更像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用户可以在iPhone上注册指纹,并用于解锁手机。之后,指纹功能也逐步应用在处理苹果移动支付服务ApplePay的付款上,作为身份验证的凭证。

面部识别

三星的Galaxy S8是最早出现面部识别功能的旗舰智能手机产品之一,但谷歌也在2011年推出了一款带有该功能的智能手机,尽管其也是三星制造的设备——Galaxy Nexus。

虹膜识别

第一批使用虹膜识别的智能手机包括2015年发布的富士通NXF-04G和微软Lumia 950。三星也在2016年推出的命运多舛的Galaxy Note7上配置虹膜识别功能,之后又应用在2017年推出的Galaxy S8和Galaxy Note8上。

三星Galaxy Note8配置有虹膜扫描功,能就像面部识别一样,虹膜识别可以让用户在设备上注册虹膜。想要解锁手机,用户只需将手机举高到脸部,并将扫描框对准眼睛。

语音识别

有趣的是,在苹果、谷歌、亚马逊以及微软等几个大品牌力推声控硬件和软件助理的时候,语音识别作为一种生物识别选项却并未被普遍接受。

小度的生物识别,具体有何表现?

小度的生物识别,具体有何表现如下特点

指纹识别

实现指纹识别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些是仿效传统的公安部门使用的方法,比较指纹的局部细节;有些直接通过全部特征进行识别;还有一些使用更独特的方法,如指纹的波纹边缘模式和超声波。有些设备能即时测量手指指纹,有些则不能。在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指纹识别对于室内安全系统来说更为适合,因为可以有充分的条件为用户提供讲解和培训,而且系统运行环境也是可控的。由于其相对低廉的价格、较小的体积(可以很轻松地集成到键盘中)以及容易整合,所以在工作站安全访问系统中应用的几乎全部都是指纹识别。

手掌几何学识别

手掌几何学识别就是通过测量使用者的手掌和手指的物理特征来进行识别,高级的产品还可以识别三维图象。作为一种已经确立的方法,手掌几何学识别不仅性能好,而且使用比较方便。它适用的场合是用户人数比较多,或者用户虽然不经常使用,但使用时很容易接受。如果需要,这种技术的准确性可以非常高,同时可以灵活地调整生物识别技术性能以适应相当广泛的使用要求。手形读取器使用的范围很广,且很容易集成到其他系统中,因此成为许多生物识别项目中的首选技术。

声音识别

声音识别就是通过分析使用者的声音的物理特性来进行识别的技术。现今,虽然已经有一些声音识别产品进入市场,但使用起来还不太方便,这主要是因为传感器和人的声音可变性都很大。另外,比起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它使用的步骤也比较复杂,在某些场合显得不方便。很多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相信声音识别技术将取得重大进展。

视网膜识别

视网膜识别使用光学设备发出的低强度光源扫描视网膜上独特的图案。有证据显示,视网膜扫描是十分精确的,但它要求使用者注视接收器并盯着一点。这对于戴眼镜的人来说很不方便,而且与接受器的距离很近,也让人不太舒服。所以尽管视网膜识别技术本身很好,但用户的接受程度很低。因此,该类产品虽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重新设计,加强了连通性,改进了用户界面,但仍然是一种非主流的生物识别产品。

虹膜识别

虹膜识别是与眼睛有关的生物识别中对人产生较少干扰的技术。它使用相当普通的照相机元件,而且不需要用户与机器发生接触。另外,它有能力实现更高的模板匹配性能。因此,它吸引了各种人的注意。以前,虹膜扫描设备在操作的简便性和系统集成方面没有优势,我们希望新产品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

签名识别

签名识别在应用中具有其他生物识别所没有的优势,人们已经习惯将签名作为一种在交易中确认身份的方法,它的进一步的发展也不会让人们觉得有太大不同。实践证明,签名识别是相当准确的,因此签名很容易成为一种可以被接受的识别符。但与其他生物识别产品相比,这类产品现今数量很少。

基因识别

制作这种基因身份证,首先是取得有关的基因,并进行化验,选取特征位点(DNA指纹),然后载入中心的电脑储存库内,这样,基因身份证就制作出来了。如果人们喜欢加上个人病历并进行基因化验的话,也是可以的。发出基因身份证后,医生及有关的医疗机构等,可利用智能卡阅读器,阅读有关人的病历。

基因识别是一种高级的生物识别技术,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还不能做到实时取样和迅速鉴定,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生物识别技术以外,还有通过气味、耳垂和其他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但它们现今还不能走进日常生活。

静脉识别

静脉识别,使用近红外线读取静脉模式,与存储的静脉模式进行比较,进行本人识别的识别技术。工作原理,是依据人类手指中流动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而使用特定波长光线对手指进行照射,可得到手指静脉的清晰图像。利用这一固有的科学特征,将实现对获取的影像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手指静脉的生物特征,再将得到的手指静脉特征信息与事先注册的手指静脉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认登录者的身份。

静脉识别系统就是首先通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静脉分布图,从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提取特征值,通过红外线 CCD摄像头获取手指、手掌、手背静脉的图像,将静脉的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将特征值存储。静脉比对时,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同存储在主机中静脉特征值比对,采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静脉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确认身份。

步态识别

步态识别,使用摄像头采集人体行走过程的图像序列,进行处理后同存储的数据进行比较,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中科院自动化所已经进行一定研究。 步态识别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具有其它生物识别技术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即在远距离或低视频质量情况下的识别潜力,且步态难以隐藏或伪装等。 步态识别主要是针对含有人的运动图像序列进行分析处理,通常包括运动检测、特征提取与处理和识别分类三个阶段。

人物识别

又叫人脸识别,或称人像识别,运用人工智能领域内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物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人物识别概述 广义的人物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物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物图像采集、人物定位、人物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人物识别特指通过人物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

生物识别系统主要包含哪些产品呢

生物识别的分类: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掌纹识别、掌静脉识别、指静脉识别;

生物识别的应用:

1、指纹识别:应用民用产品(门禁考勤、智能锁等),主要弊端:受外部因素影响大、容易被复制,不能保证或体检测、使用需接触;

2、人脸识别:应用在公共场所的人群筛选,主要弊端:识别精度低、容易造假、老人小孩设备适应不好;

3、虹膜识别:应用在内部场所(资料库、人数少的地方),主要弊端:用户配合程度高、光对眼睛有损害、设备昂贵;

4、声纹识别:应用在科研研究,主要弊端:精度太差;

5、掌纹识别:应用在小范围的门禁考勤(人数较少地方),主要弊端:设备体积太大、用户配合程度高、受外部因素影响大;

6、掌静脉识别:应用在小部分门禁和身份登记识别,主要弊端:设备体积太大不利于嵌入、识别速度慢,价格昂贵;(技术被日本垄断)

7、指静脉识别:应用在替代现有的指纹识别包括金融领域。静脉识别的技术起源在日本,日本的85%的ATM机支持静脉识别功能,实现无卡取款、支付;

指静脉识别的原理:世界医学权威证明每个人的静脉都各不相同(双胞胎也如此),特征在体内不容易复制,无血流不成像绝对活体,受外部因素影响低,使用简单方便用户抵触心理小。

指静脉特征崎岖原理:静脉走向、静脉节点、静脉宽度、静脉血红素浓度。算法处理:定位并剪切静脉中心子块→灰度化→归一化→获取归一化后的灰度图→滤波→二值化→特征提取和匹配。

指静脉的地位:业内人士都对指静脉识别充满希望,市场的占有率也逐年的增加。此技术在国内发展的比较晚,主要由日本的日立公司占有,由于进口的价格高和产品体积大一直阻碍该技术的发展,国内也有不少科研机构在实验中,但与产品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让人欣喜的是国内唯一一家自主核心算法的指静脉技术已经在市场得到很大反响,测试评价也很高。打破国外产品价格高体积大等垄断。避免广告嫌疑,由大家自己去找相关公司资料,感兴趣的朋友、也内人士值得去了解。

生物识别技术前景可期,你知道生物识别都有哪几

生物识别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技术应用范围愈加广泛

生物识别技术特点与应用分析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的指纹、面相、虹膜、DNA等固有生理特性及声音、步态、笔迹、键盘操作习惯等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生物识别技术具有不易遗忘、不易伪造、不易被盗、随时随地可用等特点,较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安全、准确、保密、可靠、方便。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是最安全最方便的识别技术,已被许多领域利用于身份认定。生物识别技术产品易于与电脑、互联网及安全、监控、管理等系统配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是目前生物识别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

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21.7%。2015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已达到130亿美元,随着多重生物识别技术的融合与多元化应用,形成跨生物技术、安防、IT等领域的新兴产业,预计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51亿美元,5年内年均增速约14%。5年内年均增速约14%。其中,指纹识别市场规模将有130亿美元,语音识别将有56亿美元、人脸识别为24亿美元、虹膜识别将有16亿美元、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将有24亿美元。

2007-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5-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细分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国生物识别行业最早起源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随后兴起的是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虹膜识别、掌形识别等。指纹识别技术由于起步最早,早早占领着生物识别技术

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在接受市场的检验中,人们逐步意识到其在采集难度、防伪程度、抵触心理方面

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加上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指纹识别的市场占有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2010-2014年,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增长率保持在60%以上,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在良好发展趋势下,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截止到2017年我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规模约202亿元,同比2016年的146亿元增长了38.36%。预计2020年国内生物识别市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其中,人脸识别领域2016年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预计到2021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1亿元左右。预计未来几年人脸识别发展速度会超出预期,人脸识别技术带动下的应用市场规模巨大,值得期待。

预计2015-2020年,各细分行业市场规模增幅分别为:指纹(73.3%)、语音(100%)、人脸(166.6%)、虹膜(100%)、其他

(140%),指纹识别所占市场规模比例从58%降为52%。

2012-2020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5-2020年中国生物识别各细分领域所占市场规模比例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生物识别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物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己经发展了手形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虹膜识别、签名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但其中一部分技术含量高的生物识别手段还处于实验阶段。我国应用于智能家居中的生物识别技术产品是相对发展比较成熟的,如应用最为广泛的指纹识别,研究发展基本与国外同步,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了研究,并掌握了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

生物识别技术助力保险业发展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保险领域还是一种辅助手段,尚未形成主流应用。随着生物识别的算法不断优化创新,生物识别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将日趋丰富,诸如应用于远程保险业务(远程视频柜员机可以实现刷脸或刷掌静脉业务落地)、转账取款(传统的大额转账大多需要去柜台办理,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可完全实现自助转账取款,用户无需再到柜台进行大额转账,方便快捷)、支付结算(生物识别支付省去了手机、银行卡、现金等硬件环境,直接通过生物特征与账户进行关联,支付时扫描生物特征,与云端注册的生物特征进行匹配,确认身份即可完成支付)和更便捷的核保核赔等场景。

未来,生物识别技术将会应用到更加复杂的保险服务中,推动各项服务掌上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真正在保险领域实现互联网保险闭环。同时,生物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存在引发风险的担忧,应用于保险领域,更需要关注确保身份核验安全、强化行业标准、完善法律法规等,并且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实际应用环境中寻求安全性与客户体验之间的平衡,这将决定生物识别技术在保险领域能否成为主流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生物识别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面会越来越广,深度会不断深入,并将呈现出网络化和整合趋势

关于《智能生物识别终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