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面临大考验是怎么回事,关于民营医院面临机遇与挑战的新消息。

2022-07-12 14:45:10 IT技术网 互联网
浏览
摘要:

一家大型的私营医院的“发展趋势死”,经验教训惨重!看医界 医院扩大发展趋势一般是好事,但稍不慎重也可能为此深陷生死危机。

一家大型的私营医院的“发展趋势死”,经验教训惨重!

看医界

医院扩大发展趋势一般是好事,但稍不慎重也可能为此深陷生死危机。

创作者|肖湘

由来|看医界(ID:vistamed)

扩大发展趋势陷泥潭,一家大型的私营医院破产了

近日,《看医界》获知一则江苏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公告公布,人民法院于2022年3月25日判决审理宿迁职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破产重整一案,并将在5月11日举办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宿迁职工医院)早已停止运营,正在进行破产重整。”宿迁本地一位医院管理者向《看医界》确认。

据统计,宿迁职工医院发生债务问题,并不是近期产生。2019年,浙江本地新闻媒体现代快报报导,宿迁中级法院公布的一批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经典案例中,就公布了该院的外债状况。

报导称,从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医院依次向医院内部结构及社会发展不指定目标集资款,违法吸收公众存款6.5亿人民币,涉及到2300余名。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该医院犯违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罚款四十万余元;被判医院医生陈某某刑期七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勒令医院将未退回的一部分,退还相对应集资款参与者。

宿迁本地卫计一位前环境卫生高官向《看医界》表露,宿迁职工医院的原名是一家企业员工医院,1996年由原淮阴市卫生部门确定为二级综合性医院,2002年改革成民办非营利性医院。2008年医院主要股东和营销团队根据竞价变成另一比较大医院控投者,其中坚力量基本上所有挪走,留下的绝大多数为后勤部门和一部分医技人员,与此同时,旧址又被动迁,变成真实的空壳子医院,员工持续上访者。

同一年,在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支持下,一中小型医院责任人林某等,以协议价300万余元,得到该医院运营管理权限,并租赁一新地址运作。医院进到迅速增长期,到2014年,员工由原先的100多的人增加到796人,医院病床由103张增加到580张,年薪由1500万余元增加到近1亿。医院还与北京市某大中型三甲医院签署扶持合作合同,回收或控投了四所一级综合性医院和两家诊所。

为了能融入发展需要,2010年医院根据私人借款等方法筹资,用市价9000余万元购买了闲置不用很多年的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的烂尾和21栋单个独栋别墅;资金投入很多资产装修、选购高端机器设备,乃至订购了一台PET-CT(那时候苏北地区很有可能仅有临沂市有一台)。

但是,直至2013年12月医院总体搬进新大厦时才发现,该烂尾因饱经转让,很多软件资料遗失,消防安全不可以通过验收,房屋产权证不可以申请办理,金融机构不可以作抵押借款,迫不得已采用“折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再次从民俗筹集资金,“滚雪球”越滚越多。

到2015年8月,尽管那时候经营收入早已过亿,可是负债比率却超出150%,资金链断裂,乏力付款借款利率,托欠员工工资、社保等各种各样花费达3个半月,医院面临破产倒闭,债务人和医院员工经常上访者,那时候,有关政府机构立即采用了一系列对策控住局势,据央媒报导,宿迁市人民政府创立调研领导组入驻医院,最后控住局势。通过领导组的勤奋,医院运作基本上平稳,医院门诊病人平稳在200人以内,月收入600万余元。但是苦苦挣扎6年多后,医院或是踏入了倒闭之旅。

四点启发非常值得私营医院管理者思索

做为这一家医院兴亡史的见证者,以上宿迁卫计人员向《看医界》表明,该医院迈向衰落,尽管是由于盲目跟风扩大,高负债而致,但推本溯源,还有一些缘故,非常值得私营医院管理者思索。

首先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医院尽管制定了《章程》,成立了联合会和职工监事,但组织建设比较差,尤其是公司监事规章制度名存实亡,财务会计错乱,老总和医生一肩挑,本人来定。这样的事情下除非是医生十分明智,不然,决策失误率必定会很高。

此外,医院在初创期大伙儿上下齐心,艰苦奋斗精神,一旦经济发展富裕时,有一些人摆脱制度约束,你情我愿。私营医院和公办医院不一样,只能靠自主管理,因而,健全人事制度特别是在关键。公司股东们刚开始就需要有一个最好是通过合理的“君子协定”,建立产权年限明确,理(董)事会、职工监事和执行器各司其职、运行融洽、合理牵制的人事制度。

次之,医院管理不规范。该医院在初创期因为规模小,靠工作经验管理方法获得迅速发展。这时,管理者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应尤其高度重视引入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科学管理方法,不然,一旦经营规模做大,则根本无法融入,管理方法终将发生错乱状况。

医院管理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系统软件的科学,医院管理者除开应懂医药学、有社会经验,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管理方法基础知识,对医院管理过程开展科学的方案、机构、操纵和融洽。我一直青睐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出来的管理机制,执行器由岗位医生或聘请营销团队担负,老总和医生一肩挑获得的完成仅仅除外,难以长期。

再度,建设规划轻率。科学的发展趋势规划是私营医院存活发展趋势的确保。事实上该医院没有一个真正的建设规划,所说的股东会科学研究,归根结底也是本人来定。

该医院扩大项目投资出错具体表现在下列三方面:一是不明白市场规律,不搞成本费-效益评估,并没有开展精确判断,以2分暴利吸收社会发展资金投资,违背了医院经济形势的基本规律。二是选购的烂尾是按宾馆设计的,不适宜办高级医院,更新改造资金投入比较大。三是不可以轻信有关部门和朋友兄弟们的口头承诺,务必对“选购品”深层次“财务审计”,签署有法律效率的合同资料。

在这儿还需要提醒一下,新创建医院一定要科学研究地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充足把握医疗资源现况,网络资源饱和状态前提下项目投资要谨慎又慎重。

此外,医院是长线投资,一定要有实力雄厚的资产整体实力,由于,假如按二级之上经营规模项目投资一个新院,即便优秀人才及时、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一般要5-8年才可以实现提高效益,若想收回投资成本费还需要更长期,在亏本运作期内资金链断裂一旦破裂,医院必定宣布破产。这也是在网上持续在蹭热点的宿迁沭阳第二医院倒闭的主要因素。

最终,法制观念冷漠。依规运营是私营医院的核心要点,不可以越雷池一步。医院管理者不但要懂环境卫生领域的政策法规,还需要明白经济发展、民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后面一种经常被忽略。私营医院一旦做大,最好是聘请法律顾问。

(这篇文章为《看医界》公布)

为公立医院“补位”,民营医院疫情下的生存之道

未来二到五年,将是社会办医的新难关

文|《财经》记者 凌馨

编辑|王小

2022年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第一天,公立三甲医院门前重新排起长龙。过去两个月,部分患者一度流向民营机构。

“现在住院很容易。”一位上海公立医院肿瘤医院医生说。王木(化名)母亲原本就医的“大三甲 ”,在过去两个月一度闭环管理,被迫选择了一家民营机构做化疗,现在上海解封,要重回公立医院吗?

在过去两个月,上海近200家市区级医院中,约四分之一曾转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民营医院借此接收了一些公立医院流出的病人。

然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机构,一年亏掉了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553万元。

疫情让民营医疗的自救更为迫切,真正接受考验的时候也到了。疫情期间的“补位”行动,能为这个挣扎求存的行业打上一剂“强心针”吗?

赚得少比没有好

“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实在没办法安排(准时化疗)。”4月初,距离母亲原定的化疗日期只剩两三天,王木在上海公立医院当医生的同学告诉她。

“哪怕全部自费,我也要让妈妈准时化疗”,王木的收入尚可,母亲在公立医院的化疗方案每个疗程费用接近4000元,需六到八个疗程。

王木听说一家民营医院提供日间化疗的服务,她迅速下定了决心。这是一家以肿瘤专科为特色的民营医院。

日间化疗是新鲜事,在近几年公立医院改革中,首先在“大三甲”试行。它更适于定期化疗的患者,好处是病人当天治疗完当天回家,占用医疗资源少,院内感染风险小。相对地,不会像住院化疗那样对患者状态进行几天的严密监测,减轻患者化疗痛苦的辅助手段少些,因而患者的花费会低一些。

重症患者在什么时候都有就医“刚需”。“这两年跨地区就诊没那么方便,急、危重症的患者选择民营医院的可能性也高了一些,当然首先要他认可你。”苏州京东方医院院长白晓忠告诉《财经·大健康》,对民营医院来说,做出口碑,是吸引更多病人的第一步。

肿瘤专科医院平均利润率为8.88%,“民营医院一般利润率也就5%-8%。”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余小宝说。

相比全科综合门诊,肿瘤治疗却是资本比较青睐的医疗服务细分赛道。

2019年,中国有肿瘤医院150家,非公立机构占比过半。该领域唯一的上市公司海吉亚医疗(6078.HK)年报显示,2021年营收超23亿元,其中93%来自12家“以肿瘤为核心的医院”。

王木回忆,4月初,因为疫情影响,医院周边没有店家营业,在这家民营医院陪母亲化疗,“没想到护士中午直接送来了盒饭,还有一瓶酸奶,实在话,我很久没有喝到酸奶了”。

在一位医院运营者看来,医护能够运转起来,对医院有好处。一是内部团队的凝聚力上去了;二是能被患者持续看到和认可,是件好事。

“3月底到4月初,我们上海部分的收入很差,现在恢复了七七八八。门诊收入接近平时的一半,住院满员。”和睦家医疗总裁吴启楠接受《财经·大健康》采访时称,这主要是因为收治了新的肿瘤和内科病人。

可随着公立医院渐次恢复,供民营医院“补位”自救的时间,不多了。

“积极抗疫”为生存之道

民营医院需要被认可,这是在疫情之下正常开业的前提。

2021年前11个月,全国共有民营医院2.5万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377个。然而,据余小宝的了解,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倒闭。

“不要看数量好像在增加,很多已经不开门了,场地是租的,设备抵押了,就剩一张牌照还值点钱。”一位健康产业股权交易人员向《财经·大健康》透露。

很多民营医院在疫情中因各种原因歇业了,想出手的医院很多,接盘的人很少,甚至有些仍可维持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医院,投资人也想脱手。

如安徽一家拥有400张病床的二级医院正在转让,它的单月门诊量可达7000多人次,上年销售1.2亿元左右,综合成本8000万元;在山东,某一级医院于2022年4月初挂牌,年销售额300多万元且无债权债务,标价仅50万元。

5月17日,雅戈尔集团(600177.SH)宣布,拟向宁波市人民政府捐赠普济医院及相关资产,预估价值13.6亿元,理由是“公司拟退出健康产业”。雅戈尔证券事务部曾向投资人解释,“如果继续投入普济医院及相关资产,投入产出可能出现较大程度的失衡”。不过,公告发出不到一周,公司又终止了捐赠计划。

雅戈尔意图捐赠,可能是为及时止损,毕竟,医院刚刚建成验收,后面的投资才更烧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副会长赵淳曾为《财经·大健康》测算:如果将一亿元资金投入在硬件上,后面还需要两亿元来建设人才队伍和服务。

小型医院同样如此。福州福其祥中医院董事长林祥崧曾经算过,维持这家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数30张的医院运转,每月至少要花100万元。其中,人力成本占六七十万元,水电六七万元,此外就是药品、耗材和固定资产折旧,还有不少大型医疗设备需要分期付款。

受到疫情冲击最大的是全科和儿科。“尤其是儿科门诊,受到很大影响。”吴启楠介绍,新冠疫情暴发后,儿科营收整体下滑,在和睦家2021年的各科总收入中占比已低于10%。两年前,儿科曾是和睦家仅次于妇产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占了2019年各科总收入的14.7%。

伤风感冒、腹泻呕吐的患者,曾是不少民营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疫情之下,口罩普及、外出聚餐减少,发病量明显下降。

西安国际医学(000516.SZ)财报显示,旗下最能赚钱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1年营业收入超29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7.5亿元。

一位受访院长表示,办成一家医院不容易,搞黄却很简单。“政府放心、社会认可、依法合规,这些都是生存之道。”

2022年1月13日起,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安高新医院因“未能履行救死扶伤职责,未落实首诊负责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被停业整顿三个月。导致母公司西安国际医学一季度营收腰斩,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410.92%。

自2022年3月起,按国家卫健委文件,多地卫健部门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民营医院专项巡查行动,巡查范围包括机构设置、规范执业、运行管理、疫情防控等四方面共15项内容。其中,仅疫情防控检查项目就有九条。

江苏省南通市曾在2021年开展“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通过评分为医院定级,70分以下停业整改。其中,社会责任、院感防控、疫情常态化防控加起来,就占了23分。换言之,如果没有做好防疫工作,能否通过次年年审,就要打上一个问号。

“最怕的就是停诊。关几个月,小医院的家底就烧没了。”余小宝说。

“补位”的机会

缺席抗疫,这是民营医院当下最怕背负的骂名。

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曾组建血透医疗总队支援武汉。协会会长郝德明表示,此举大大缓解了武汉当地医院的压力,“也大大回击了社会办医抗疫缺席的不实言论”。

两年后,同在长江边的大上海,过去的四、五月间,公立医院精锐尽出投入抗疫一线,跨区就医一度停摆。一些民营医院为封控区急症病人紧急手术、接收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互联网送药和义诊服务,成为“补位者”。

吴启楠表示,疫情期间上海和睦家医院接诊了不少急症病人,包括暂时无法出具核酸检测报告的封控区心梗患者。“医生都是穿着‘大白’在负压空间下工作,好在病人手术结束核酸结果也出了,是阴性,医院目前没有发生感染事件。”

绝大多数民营医院积累口碑的机会,是采核酸、打疫苗。

每次外出进行核酸采样,苏州京东方医院医护人员都会穿着统一的服装。白晓忠介绍,“衣服上带个名字,对自己也是监督。另外,也是咬咬牙,每名医护人员出去一趟至少给100元补贴。”

暖心操作的背后,白晓忠并不掩饰附带品牌宣传的意图。他曾收到社区工作人员转发的群聊截图,“居民在业主群买菜群里表扬我们,说这个医院不错,服务好”。

余小宝的贺州广济妇产医院,完成核酸采样近40万人次、疫苗接种近4万剂次,还派出6批次32人支援百色、防城港、钦州等市。“隔离衣、消毒液都是医院准备,每派一个人,工资加耗材,每月成本至少八九千元。”

余小宝在贺州有三家医院,2022年2月至5月间,至少为防疫投入了120多万元。他粗略算过,一家二级民营医院,每月用于防疫的费用约占总收入的2%。当下的民营医院,利润率维持在5%-8%就算不错。

在一些曾发生本土疫情的城市,企业因复工出现了新的体检需求,“他们特别愿意我们上门,费用日结”,白晓忠愿意接一些企事业单位核酸采样服务。“出一套人,我们收600元上门费”。十混一的混检还是能带来些利润,尤其是企事业单位回款较快。

一位民营医院院长向《财经·大健康》诉苦,在这两年的核酸筛查工作中,他们承担了政府布置的偏远地区采样和检测任务,总成本好几百万,“到现在连租车费和油钱还没给结,运营艰巨”。

国际医学年报显示,2021年,旗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完成核酸采样超330万人次,新冠疫苗院内接种12万余人次;高新医院完成核酸采样107.9余万人次,“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各项任务”。

同年,国际医学的五大主要欠款方都是各地医保基金,涉及欠款2.19亿元,占了应收账款的57%。同一时间段,国际医学获政府补贴约229万元。

寻找一切可补之位,迎接未来五年寒冬

“还会再亏一批、停一批、死一批,那些守旧、不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的,也要倒一批。”余小宝对《财经·大健康》说。

上市公司西安国际医学,2018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出现亏损,低至0.84%的医院业务毛利率正不断提示着:民营医院需要寻找新的自救之路。

顺着上门核酸采样的思路,开展上门体检业务是一些医院的选择。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称,2016年—2020年间,中国体检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3%,规模逾2000亿元,公立医院占了七成,专业体检机机构占7.7%左右,其他医疗机构瓜分余下的两成。

承接单位体检,是公立医院都在争抢的业务,部分医院体检中心的收入,已经达到医院总收入的10%左右。《军队医院体检中心竞争环境与策略》一文显示,早在2009年,解放军第180医院体检中心总利润、人均利润已列全院之首。

“体检是能带来现金流的好业务。”前述受访院长分析,体检业务多为个人或单位付费,不涉及医保,也就没有坏账风险。

然而,体检业务竞争激烈,利润低。“单位体检的折扣幅度太大了,只能说挣些辛苦钱。”白晓忠原想为上门业务买几辆体检车,考虑后决定,在体检高峰季租车就行。

民营医院的优势是,拥有自主定价空间。一般的伤风感冒、车祸骨折等基本医疗项目,只要接入了医保,民营医院收费也要按医保目录来。但床位费、月子中心、医美微整等消费属性更强的服务,事先向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就可实行“市场调节定价”。

因此,民营医院的主要目标,还是高净值人群。比如,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每天的床位费在4000元左右,同地区公立三级医院的单人病房不过300元/天、特需病房450元/天。

不过,高端民营医院,在全行业属于少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大健康》,多数民营医院的服务对象是周边普通居民,疫情让这些常见病患者减少,想要自救,还得靠特色专科。

余小宝举例称,妇女产后漏尿发生率高达81.6%,却羞于启齿,自家医院做产后康复的收入,已由原来的占比20%增长到50%。

有一家金融机构提议,由苏州京东方协助建个内部卫生室,费用全由企业承担。白晓忠正认真考虑,他倒不在乎每年派驻医护人员得花一二十万元,他的打算是定期为企业员工提供中医保健、美容健康咨询等免费服务,最终目的则是“引流”,为这些高端客户提供更多医疗服务。

“引来”还得留下,因为,民营医院高度依赖住院患者。数据调研机构智研咨询梳理历年卫生健康年鉴数据发现,疫情前,民营医院平均住院日自2014年以来持续攀升。2020年,民营医院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为8.9天,较公立医院高出0.5天。

海吉亚医疗2021年财报中,住院患者的医疗服务收入占总收入六成以上,门诊收入仅是它的一半。

病床使用率在疫情中大幅下降。2019年前11个月,民营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为84.5%,2020年同期降到72.6%。

以2020年初暴发疫情的武汉为例,当年社会办医院床位使用率低于60%,且复苏更慢。2021年,该市民营医院病床使用率较上年回升2.5个百分点,比公立为主的三级医院低10个百分点。

疫情让公立医院大举扩张。2020年,全国公立医院减少了60家,床位数却增加了11.5万张,总数超过200万张,平均床位数429。同期,民营医院的平均床位数为87张。

赵淳分析,2.5万家民营医院,其中一半可能只有50到100张床位,甚至没有实际开放到位,根本经不起风浪;剩下的一万多家,85%都在发愁,不知该如何生存下去。

“能在疫情两年间维持下来、没有垮掉,又有一定特色能够补充本地区公立医院不足的民营机构,不过两三百家。”赵淳说。

“我们已经完全停止扩张,开始思考如何让已有的医疗机构活下来,活得好。”余小宝从公立体系转型民营医疗领域至少20年,他判断,未来二到五年,将是社会办医新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