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还能撑多久,欧盟还能撑多久

2022-09-10 15:38:52 IT技术网 互联网
浏览
摘要:

秋天已经到了,欧洲的冬天还会远吗?由于俄罗斯已经无限期中断“北溪一号”输气管道,欧元兑换美元一度跌破了0.99,创下了近20年以来的新低,天然气价格应声大幅上涨,正在努力从疫情中恢复的欧洲经济遭受新一

正文摘要:

秋天已经到了,欧洲的冬天还会远吗?由于俄罗斯已经无限期中断“北溪一号”输气管道,欧元兑换美元一度跌破了0.99,创下了近20年以来的新低,天然气价格应声大幅上涨,正在努力从疫情中恢复的欧洲经济遭受新一轮冲击。我们都知道,欧洲国家的能源极度依赖俄罗斯,就拿北溪一号来说,这条管道承担了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1/3的任务。至于欧佩克这次石油减产,能不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欧洲各国还可以撑多久,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欧洲还能撑多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秋天已经到了,欧洲的冬天还会远吗?

由于俄罗斯已经无限期中断“北溪一号”输气管道,欧元兑换美元一度跌破了0.99,创下了近20年以来的新低,天然气价格应声大幅上涨,正在努力从疫情中恢复的欧洲经济遭受新一轮冲击。

我们都知道,欧洲国家的能源极度依赖俄罗斯,就拿北溪一号来说,这条管道承担了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1/3的任务。

之前由于设备维修,管道承载量已经降低至20%,现在俄罗斯更是宣布涡轮机存在漏油的情况,出于“安全”考虑,只能先暂时关闭,等到完全修好了再运行。

至于什么时候可以修好并恢复供气,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完全就是俄罗斯方面的一句话,取决于欧洲各国的态度,我们也看到了漏油的图片,反正一般汽车发动机漏的油都比这个管道口多。

说实话,欧洲对俄罗斯能采取的措施不多,而且几乎都已经用过了,先是对其进行经济制裁,想迫使卢布贬值,进而影响俄罗斯的经济,紧接着欧洲多国沆瀣一气,尽量不用或者少用俄罗斯的能源,设法让俄罗斯能源“爆仓”。

不过,这些手法都是老套路了,俄罗斯见招拆招,都一一化解了,比如天然气必须使用卢布进行结算,让卢布汇率比俄乌冲突之前还要高,不再局限于把能源出口给欧洲,而是打折出售给全世界等等。

事实证明,谁掌握了能源,谁才有话语权,全世界这么多国家,俄罗斯并不是只能求着欧洲买账,完全可以寻找更优质的买家,天然气和石油的价格也不会没有欧洲的制裁而一落千丈,有一段时间反而涨价更多,让俄罗斯即使便宜卖这些能源,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天然气不够用,影响企业生产和老百姓生活,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通货膨胀率都在飞涨。

屋漏偏逢连夜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代表对外表示,由于近期国际油价跌幅比较大,为了赚钱,决定将从十月份开始减产10万桶/天,使供应量回到8月份的水平。

受意外减产决定的影响,国际油价瞬间显著上涨,欧洲各国本指望进口其他国家的石油减轻负担,没想到现在不得不承担更加高昂的能源成本,等于是把他们逼上了“绝路”。

千算万算,欧洲各国没有想到欧佩克会在这个时候决定减产,毕竟这也是一年多来首次减产,没有谁会跟钱过不去,那些产油大国也不会为了给别的国家“面子”,而白白损失了巨额收益。

在我看来,事已至此,只能想办法解决问题,现在摆在欧洲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第一,欧洲国家自己打脸,慢慢放松对俄罗斯的制裁,让俄方恢复天然气的供应,并且取消对俄方石油出口的限制。

如此一来,欧洲等于就被全世界看了笑话,反而帮助了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真可谓是“吃鸡不成反蚀把米”。

第二,增加其他国家的能源进口,欧洲可以继续撂着俄罗斯,但就必须从其他国家想办法。

不管是从中东国家运送石油,还是找老美那边进口,都需要太多的成本,对欧洲的经济会带来更重的负担。

而如果想从伊朗进口能源,那前提条件必然是达成“伊核协议”,对于这个问题,欧洲肯定不敢轻易表态,就目前的博弈情况来看,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些人觉得,随着欧洲各国的气温逐渐降低,能源危机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尖锐,说不定没等到冬季,所谓的“联盟”就土崩瓦解了。

事实上,现在欧洲国家之间的内讧本就在升级,谁也不想第一个成为“炮灰”,还得搭上全国人们一起吃苦受罪。

至于欧佩克这次石油减产,能不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欧洲各国还可以撑多久,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原创不易,请用发财的小手点个关注呗,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欧洲还能撑多久相关阅读:

百万民众逃离欧洲,欧盟彻底撑不下去了,俄罗斯果然赢到最后

作者:战忽速递

近日,欧洲能源危机引发的一连串衍生事件,来得简直太快。

捷克打响第一枪

超过7万名捷克民众,聚集在捷克首都,要求捷克政府退出欧盟,退出北约,重新恢复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机制,确保捷克有充足的能源供应。捷克反对派,此前也对捷克政府发动了不信任动议,尽管并未成功,但是却相差并不遥远。

德国爆发第二弹

近日,德国城市科隆爆发了数千人的游行示威活动,抗议德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同时指责德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了德国民众的生活困难。讽刺的是,朔尔茨此时还在对乌克兰进行访问,而且承诺还将继续对乌克兰进行援助。

全欧洲出现逃难潮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顾问近日对外表示,大量欧盟民众担忧今年冬季将没有天然气可用,所以出于担忧寒冷的考虑,至少有一百万欧盟公民已经开始采取步骤,逃离欧洲,在土耳其度过今年的冬天。逃离土耳其的,都有100多万,可想而知,今年逃离欧洲去过冬的国家,绝对比100万要多得多。

一连串的事件,爆发得令人应接不暇。但是大家也都很清楚,这是能源危机迟迟无法得到解决的恶果,是能源危机转变为能源灾难的开始。那么这场能源灾难的形成,到底是谁的责任呢?欧盟政客难辞其咎。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本可以及时出手干预,让俄乌冲突消弭于谈判桌上。但是心有野心的欧盟政客们,却执意要继续力挺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援助大量武器,同时顶着巨大风险制裁俄罗斯的能源贸易。这种违背自身利益方向,违背和平方向的错误举动,短期内也许可以迷惑欧盟民众的视听,但是长期来看,却终究逃不过民众的责问和抗议,如今欧盟政客们,也终于为此付出了代价。

能源快撑不住了,欧盟路在何方?

仔细分析当前的全球能源市场,尽管欧盟强行与俄罗斯实现了能源脱钩,但是这种脱钩对俄罗斯影响不大,对欧盟却非常糟糕。具体来看,欧盟在能源危机上有几个关键难点。第一,没有足够的储存空间。在过去,欧盟多国有着俄罗斯能源的稳定供应,一般都不会刻意增加能源储存设备,结果如今局势突变,欧盟短期内想扩大能源储存设备,自然不现实。第二,没有足够的补救时间。尽管目前欧盟已经在大量启用核电站,火力发电站,推动在北非地区油气田的开采,但是这些项目都需要时间才能够投入运转,而如今距离冬天仅剩不到三个月,要想在今年安逸过冬,基本上不现实。第三,抢夺份额困难。失去了俄罗斯这个重要来源,欧盟国家必须要抢夺其他能源出口国的能源份额,但是在如今能源紧缺的情况下,欧盟要想拿到原油和天然气,就不得不溢价购买,这就直接导致能源通胀,加大了民众的生活负担。

基于这种背景下,俄罗斯无疑成为了欧盟的唯一选择。当前,北溪2天然气管道几乎停滞,北溪1天然气管道也是三天两头检修,如果俄罗斯能够确保其中任何一个管道足量供应,欧盟就不至于如今这般窘迫。所以说,随着民众的抗议和逃离现象越来越明显,欧盟向俄罗斯妥协的概率必然大大增加。

从开始到现在,西方国家看似声势浩大的制裁措施,如今却面临一地鸡毛,甚至是演变成灾难困境,属实是令人唏嘘。而这一系列迹象其实也证明,普京当初的坚持,终究是正确且明智的,俄罗斯果然还是赢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