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技术学院官网

2022-09-14 15:30:09 IT技术网 互联网
浏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苏科技技术学院官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本吗?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批次,二本批次的概念。该校坐落在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

一、学校办学历史

江苏科技大学源自1933年创办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1953年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机械科、上海第一机器制造工业学校船舶制造科、上海水产学院附设水产学校轮机科、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造船科合并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61年上海工厂设计学校并入。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

二、办学规模

学校拥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在校普通本科生175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700余人,本、硕、博全日制学历留学生740人;有教职员工21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2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19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630余人。

三、办学条件

学校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生物技术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粮食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优秀生学院—深蓝学院、独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等。学校设有63个本科专业。

四、特色专业

省一流本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应用化学、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

江苏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每年的分数线都不相同,可以到学校的官网看历届分数线。

在学校的官网上都有对往届的录取分数线。

江苏科技大学源自1933年创办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 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 ,1953年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机械科、上海第一机器制造工业学校船舶制造科、上海水产学院附设水产学校轮机科、福建省 福州工业学校 造船科合并组建 上海船舶工业学校 。 1961年上海工厂设计学校并入。

江苏科技大学是几本院校?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牵头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源自1933年创办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1953年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机械科、上海第一机器制造工业学校船舶制造科、上海水产学院附设水产学校轮机科、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造船科合并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1961年上海工厂设计学校并入。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

师资力量

截止2022年3月,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2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0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600余人;另设有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在校学生78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2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7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4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750余人,博士1020余人。拥有双聘、特聘院士5人,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拥有省高校“青蓝工程”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技术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体育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等15个学院,71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2个江苏省“十二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十二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计划联盟试点专业

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省级(软件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省级(联盟):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

校级:海洋工程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

江苏省“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学与工程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重点: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制造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先进材料及加工技术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畜牧学

江苏省级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材料加工工程、轮机工程、管理科学工程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冶金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源化学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应用化学、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发改委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农业部、4个省教育厅和1个中国农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国家培育点;3个江苏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厅、3个农业部、3个中国农科院、1个江苏省农林厅、1个江苏省经信委和1个江苏省经贸委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1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4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学校蚕业研究所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机构,是世界蚕桑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蚕桑科技研究中心和蚕桑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

截至2018年5月,学校获得国家级项目291项、省部级项目385项。合作参与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项;授权发明专利1372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3888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94项,其中一等奖14项。

截至2019年5月,学校牵头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牵头主持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1项。学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参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挖泥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全面替代国外进口,参研“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参研的“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与动态跟踪系统”应用于珠港澳大桥建设、南海岛礁建设,集装箱船、新型焊接电源、高性能焊机、船舶企业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各大船舶企业,舰船后勤综合保障系统国内领先。学校研发提供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蚕桑品种与栽桑养蚕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17项。

截至2020年12月,2019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参研项目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学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近年来,学校牵头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牵头主持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1项,获批国家国防科工局特色学科条件建设项目1项。学校研发提供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蚕桑品种与栽桑养蚕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17项。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和研究平台,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产学院建设点,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蚕业科学》《中国蚕业》《现代面粉工业》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合作交流

2020年12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共同支持江苏科技大学建设具有船舶特色的一流大学,并签署《关于共建江苏科技大学的协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中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与各类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设在学校。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江苏联络处)办公地点设在江苏科技大学内。

2019年3月,教育部批准江苏科技大学与俄罗斯奥加辽夫莫尔多瓦国立大学合作举办能源动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古巴期间,赠送给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桑树种子就来自学校。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本科类院校,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工业设计、轮机工程等专业,建校89年。

江苏科技大学简介: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牵头单位。

王牌专业

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轮机工程、环境工程、会计学

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海洋工程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应用化学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历史沿革

江苏科技大学源自1933年创办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1953年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机械科、上海第一机器制造工业学校船舶制造科、上海水产学院附设水产学校轮机科、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造船科合并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61年上海工厂设计学校并入。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

学院建设

学校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粮食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优秀生学院—深蓝学院、独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等;开办本科专业66个。

师资力量

截止2021年,学校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1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4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740余人,博士940余人。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拥有省高校“青蓝工程”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4个。

教学建设

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5个。

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计划联盟试点专业,获批省级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高校。

学校项目

学校获得国家级项目291项、省部级项目385项,合作参与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项;授权发明专利1372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3888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94项,其中一等奖14项。

科研平台

学校拥有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发改委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农业部、4个省教育厅和1个中国农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国家培育点;3个江苏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厅、3个农业部、3个中国农科院、1个江苏省农林厅、1个江苏省经信委和1个江苏省经贸委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1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4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

图书馆馆藏

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外纸质文献总量1606592册,订购中外文期刊1192种,1384份;报纸45种,77份。建有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各类中、外文文检索数据库82个(以供应商分割的最小销售单元为计量单位),提供403.1万册电子图书(包括与图书类似的出版物)和32071种电子期刊的阅览支持服务。图书馆采用图书集成管理系统软件,Windows平台下支持机读目录格式,三校区馆网络互联,文献统采统编并可通借通还,电子资源实现共享。图书馆还参与中国高校文献保障体系(CALIS)、江苏省高校文献保障体系(JALIS)和区域性的共建共享。

办学规模

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位于镇江高校园区,园区地处丹徒新城十里长山南侧,新校区建设周期三年,学校通过将现有西校区、南校区和东校区老东大门校内东西道路南侧地块土地与镇江市置换新校区,镇江市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融资、工程建设、校区置换和动迁等工作。

江苏科技大学此次规划建筑面积59.79万平方米(原定远期规划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政府负责建设52万平方米,学校自建1.54万平方米,二期学校自建6.2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公共教学大楼、学院楼、图文资讯中心、体育训练中心、行政办公大楼、研发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食堂、蚕研所科研办公楼、国防大楼及若干后勤及附属用房等。

新校区占地面积2460亩(约164万平方米)(包括398亩(约27万平方米)水库),另中科院蚕研所195亩,拥有独立的专业性图书馆与实训中心,建成完善的各类辅助设施。建成后,学校将从三个老校区一次性搬入新校区。

合作交流

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中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与各类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设在学校。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江苏联络处)办公地点设在江苏科技大学内。

学校荣誉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关于《江苏科技技术学院官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