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把数千年文物整活了,河南遍地是文物

2022-09-17 06:11:08 IT技术网 互联网
浏览
摘要:

一百年考古,五千年文明。全国100处遗址,889件/组精品文物,21省79家考古文博单位参展。第九届博博会期间,“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文明的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在郑州

正文摘要:

一百年考古,五千年文明。全国100处遗址,889件/组精品文物,21省79家考古文博单位参展。第九届博博会期间,“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文明的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新馆开展。展览展出2021年评选出的全国百年来100处大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对中国百年考古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展览日期较长,将从9月1日持续到11月30日。大江南北,古往今来,中华文明的脉络,用一件件文物串联起来。其中既有明星级展品,也有考古发现后首次面向公众展出的珍贵文物。
河南把数千年文物整活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一百年考古,五千年文明。全国100处遗址,889件/组精品文物,21省79家考古文博单位参展。第九届博博会期间,“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文明的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新馆开展。

展览展出2021年评选出的全国百年来100处大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对中国百年考古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展览日期较长,将从9月1日持续到11月30日。

【串联】从“北京人”头盖骨开始,三星堆、兵马俑等见证文明发展进程

大江南北,古往今来,中华文明的脉络,用一件件文物串联起来。“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则集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典型的馆藏文物,大家足不出郑,就可以看到国内不同区域的重点文物。

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远古的根系——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展出文物有“北京人”II号头盖骨,为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出土,目前由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藏,它是东亚地区发现的重要猿人化石。

第二单元是中华文明探源——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展出文物有几何鱼纹彩陶葫芦瓶,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文物,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由西安半坡博物馆藏。彩陶,也被认为是史前中国的第一次“艺术浪潮”。

玉人,是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文物,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史前玉器的繁荣,是中国重礼崇玉传统的源头。

神人兽面纹玉牌饰,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000年)文物,在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出土,由浙江省博物馆藏。兽面纹神秘威严,与商周青铜器的兽面纹一脉相承。

第三单元是展现三代王国文明-夏商周考古发现。展出文物有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是夏代(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文物,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由洛阳博物馆藏。它也是最早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开创了镶嵌铜器的先河。

金啄木鸟,是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文物,在1986年陕西省凤翔县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由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景公之墓随葬器物。

错银铜双翼神兽,是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文物,在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错银铜神兽的精湛工艺,显示了战国中期手工业生产的高超水平。

第四单元是揭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汉及以后考古发现。展出文物有高级铠甲军吏俑,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文物,在1977年陕西临潼秦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身材高大魁梧,出土数量较少,对研究秦人军阵排列制度有重要意义。

错金博山炉,是西汉(公元前206-25年)文物,在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由河北博物院藏。失蜡法铸造而成,通体错金,纹饰流畅自然。

蒜头纹银盒,是西汉(公元前206-25年)文物,在1983年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由南越王博物院藏。盖子和盒身上采用锤揲工艺制成对向交错的蒜头型,凸纹,这种工艺与纹饰、造型是古代西亚波斯银器的特点。

三彩牵马俑,是唐代(618-907年)文物在洛阳龙门安菩夫妇墓出土,由洛阳博物馆藏。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六棱菊花纹执壶,是南宋(1127-1279年)文物,在广东“南海1号”沉船出土,由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藏。出土的一系列文物,展现出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的繁荣景象。

【展览】21省79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参展 展出来自全国889件/组精品文物

“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展览日期将从9月1日持续到11月30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该展是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和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郑州市文物局协办,郑州博物馆具体承办。

展览展出2021年评选出的全国百年来100处大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是对中国百年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100处遗址中有旧石器时代遗址5处,新石器时代遗址33处,夏商周遗址25处,秦汉及以后遗址37处,其中河南有14处遗址入选,位居第一。

同时推出的还有“文明的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展示河南地区百年考古一系列重大发现,实证河南是人类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

两个展览汇集全国文博力量,21省79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参展,展出来自全国的889件/组精品文物,一级文物多达115件/组,二级文物107件/组,三级文物116件/组。

其中既有明星级展品,也有考古发现后首次面向公众展出的珍贵文物。

下载豫视频APP,一键找记者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王凤华

河南把数千年文物整活了相关阅读:

国博拿走了河南多少文物?这5件文物堪称国宝级别

连续一个月在河南南博物院的学习,发现国博真的拿走了不少河南出土的文物。河南自古以来就是王朝定都首选之地,自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北宋,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河南历史上出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出土的文物更是数量多的惊人。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很多都是成双成对,大的都被国博给拿走了,只留下了较小的一个。

1、杜岭方鼎2号

在郑州杜岭街出土的的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是一对,他还有个学名叫杜岭方鼎,分为1号鼎和2号鼎,1号鼎的整体比2号鼎更大一些,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是2号,国博的是1号。

杜岭方鼎奠定了郑州商都的地位,也是因为这两个鼎,郑州被评为了八大古都之一。

2、妇好鸮尊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对妇好鸮尊,一个收藏在河南博物院,一个收藏在国博。

妇好鸮尊是妇好一代女将军的见证,鸮即猫头鹰,在商代是战神的象征。妇好是商代第二十二代国王武丁的妻子,曾多次率兵打仗,最多的一次带领了一万三千多人去攻打羌族,成为商朝历史上统兵最多的人。在死了之后,商王武丁为妇好陪葬了大量青铜器,妇好鸮尊就是其中的一对。

3、司母戊大方鼎

中国目前出土最大,最重的一个鼎,它的墓主人也是武丁的妻子,叫做妇井,在妇好之前,也是商王武丁比较宠爱的一个妻子。

妇井也是一位女将军,被封在井方。从妇好和妇井墓里的陪葬品,我们能感受到整个商朝在武丁的统治下达到了顶峰。

4、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1978年出土于河南汝州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整幅图内容分为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支撑地面的水鸟。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

据考证,它是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距今6000年左右。

5、王子午鼎

当年1976年在南阳淅川,从楚庄王的儿子子庚墓里出土的七个鼎,现在有四个在河南博物院,另外三个在国家博物院。

这还得从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的云纹铜禁说起,当年云纹铜禁去美国展出,回来之后被国博扣留。

经过河南博物院的争取,谈判的结果是河南博物院拿五件由失蜡法制作而成的青铜器来换云纹铜禁。最终,河南博物院用3件王子午鼎把云纹铜禁换了回来。

这五件都是国宝级文物,除了一些重量级文物,其中还有一些比较精美的文物,也被收藏在国博。

妇好三联甗,妇好青铜觥等,大概有一百多件,每一个等级都是比较高的。

特别是上面我们着重介绍的五个,都是国家级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