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高铁熊孩子是怎么回事,关于高铁上的熊孩子的新消息。

2022-08-18 11:50:30 IT技术网 互联网
浏览
摘要:

由来:人民日报网-见解频道栏目 原创设计稿近日,在D2245次列上,5个小孩上窜下爬,高铁乘务员劝导孩子家长照看,家长却毫无反应。邻近乘客苦不堪言,只能“躲”到其他货箱。

由来:人民日报网-见解频道栏目 原创设计稿

近日,在D2245次列上,5个小孩上窜下爬,高铁乘务员劝导孩子家长照看,家长却毫无反应。邻近乘客苦不堪言,只能“躲”到其他货箱。

高铁车厢归属于公共场合,乘客必须遵守秩序标准。视频录像表明,玩童们或立在座椅扶手上、尝试翻过靠背,将在狭窄的走廊地上跑来跑去,更传出很响的喧闹声,确实令许多怕吵的乘客“很崩溃”。除此之外,对孩子们来说,在车箱内战爬攀登,安全风险一样突显。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本例里的家长不但不劝阻孩子胡搅蛮缠,都把高铁乘务员的劝诫当耳旁风,家长文明素质的缺乏、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益中间界线意识的欠缺,均直露。涉嫌家长的“大撒把”式监测更令人气愤,给孩子将来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可小觑。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网友在这条新闻报道下评论调侃,自称乘公交时才遭遇过“熊孩子和熊家长”,可以见得该类状况并不是个案。许多网民号召“尽量惩治,相关部门理应高度重视”。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搅乱公交车、电动车、列车、船只、航天器或者其它公共交通设施里的秩序的”,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关于限制铁路旅客运输领域严重失信人购买车票的管理办法》针对“搅乱铁路站运输秩序且危害铁路安全、造成重大社会发展不良影响的”,一样说“不”。法有严禁不可为,这也是一条红线。

自然,处罚不是目的,标准才是核心。应对法律的真诚,切勿打欠佳小算盘,更不要尝试拿孩子“涉世不深”做为家长违规违法的“背黑锅”。例如,曾有家长因不满意国际航空公司分配,纵容孩子“大闹机场”,最后警察对家长依法办理,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法律的刚度不可蔑视,更不能故意叫嚣。

伴随着宣传力度增加,大众的文明素质也在提升。据悉,曾有年轻夫妇带上婴儿乘坐飞机场,因为担心孩子又哭又闹给同舱乘客找麻烦,特意为每一位乘客安排了耳机和糖块,还加上一张“道歉”小纸条。这样的事不仅仅具备社会正能量,“窥斑见豹”更表明时下一些父母早已接触到了更文明、更科学的育儿理念,并加以执行。进一步看,“公德意识”并不是深奥,从细微处做好,给与别人必需的尊重,也会得到他人的了解。

“爱子,教以正义方。”父母爱儿女,就应当用做人的正路进行教育。亲子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德育教育,是怎么做人的教育,为人正直父母者需在文明忠恕之道上以身作则。立业方可育才,帮孩子扣上品行这粒钮扣,才是真正“为了能孩子好”。

那些春运高铁上对付熊孩子的神招

老夫昨日坐高铁回家,旁边两个熊孩子闹了一路。老夫虽然平时愤世嫉俗,喜欢针砭时弊,但是对小朋友还比较宽容,没当回事,只是觉得春运时坐到有熊孩子的车厢无法休息实在是人生一大痛苦。到家后百度知乎了一下,发现受到此种“折磨”的人还真是不少,很多网友还结合自身经历写出了对付熊孩子的奇招,让人脑洞大开,啼笑皆非,兹举数例如下:

整治熊孩子大法之一(作者网名:追天涯)

从下午四五点闹腾到晚上10点,过家家亲嘴嘴,我默默地掏出手机,打开张大爷给你讲鬼故事,放了两个就特么乖了,无伤大雅。

整治熊孩子大法之二(作者网名:子曰菲也)

熊孩子5、6岁左右,而且看小猪佩奇公放,时不时朝我的座椅来个佛山无影脚。我找熊孩子母亲交涉,好声好气,结果熊孩子母亲根本不理。乘务员来了熊孩子母亲就说没有踢啊,你们看踢了吗,他脑子有病把你们找来。我简直气的没办法,总不能跟女人动手吧……

我注意了一下熊孩子没有放下我座椅上的支架放东西。当时用了10秒钟时间考虑,打开平板找了一些恐怖的照片(很吓人的那种,可以想想各种童年阴影.....)

这时他又踢了一脚,我突然站起来,转身跪在座椅上用最大的声音来了个世纪大咳嗽,熊孩子愣了一下。我心想这是前戏……

然后表演开始,回过头看着熊孩子,把他目光吸引过来,嘴上挂着微笑,把平板上的恐怖图片从侧面拿过去,确保熊孩子能看到。当时手上又加了点小动作~我看熊孩子的一幅天真无邪的面孔,眼神里逐渐变的惊恐,直至扭曲,然后哇的哭了……他妈还很迷茫,问他怎么回事,熊孩子抽抽泣泣的说前面的叔叔有吓人的东西....他妈立刻不淡定了,问我怎么能吓小孩,我笑咪咪的说没有啊,谁看到了~是不是你家孩子踢我座椅踢疼了?他要是还踢我座位那就不一定看到什么了~

也许他妈说他了,也许熊孩子吓老实了,反正之后的一段路相安无事……

整治熊孩子大法之三(作者网名:潇湘夜雨)

到了饭点,熊孩子各种抱怨家里带的东西不好吃,然后看到我正在吃的饼干,就开始吵闹,他妈怎么哄都哄不好,就开始指责我不应该在小孩子面前吃零食,说我这么大个人了都不懂的自己藏起来吃。

像我这样的清(zhuang)高(B)的人,自然不屑正面回应熊孩子+泼妇组合,行动才是我最好的回答。

我拿下挂在墙上的背包,熊孩子立马注视着我……

一个新鲜明亮的果冻被拿出来,剥开,吃掉……

我明显看到熊孩子眼中的期盼和泼妇持续增长的怒气槽。

但是怎么可能只有这点,紧接着薯片,饮料,小蛋糕,旅行罐头都出来了……我的床铺上简直都跟开野餐party一样……

最后姗姗来迟的是一台psp,激烈的游戏战斗声音,饮料的流动声,薯片的咔咔声,顿时充满了整个车厢……

我想熊孩子他妈,肯定很多年没有见过我这么没素质的人了,顿了半响不知道怎么教育我了……

随后熊孩子被他妈拖出去了,他那期盼的眼神,和反抗的嚎叫整个一节车厢都能听到。

整治熊孩子大法之四(作者网名:Jonas Li)

那大概是一年半前,我刚从美国回国,坐了14小时的飞机之后还要坐动车。在我后座上有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小男孩,大概一二年级的样子。打扮的蛮时尚的,看上去蛮有钱的样子。

我当时非常的疲倦,坐过国际长途飞机的小伙伴肯定都知道,那种从心理到身体的疲惫让我基本上一上车就睡着了。在睡梦中我就听见耳边传来小孩的尖叫,还有电视剧的声音。我睁开眼睛,后排的那对小夫妻正在看ipad,声音调到最大,而小孩在一盘自娱自乐,不时发出一阵阵尖叫。

第一次,我非常温柔地提醒了他们小声一点,管好自己的孩子。

第二次,我温柔地提醒他们小声一点,会影响到别的乘客。

第三次,我满脸煞气地警告他们小声一点,老子要睡觉。这时候那男的看了我一眼,操着一口台湾腔说:“你怎么那么娘啊。”

我站了起来,我身边同行的小伙伴们全部都站了起来,四个身高180的20岁年轻人凶恶地盯着那个男的。

“你有本事再说一遍,我告诉你,如果你他妈不懂怎么教你孩子怎么做人的话,我就当着你儿子的面教他爹怎么做人,给我闭上你的嘴。”

之后我就睡了一个很好的觉。

对付熊孩子,先干熊家长。除恶务尽。

整治熊孩子大法之五(作者网名:就不说)

我一直秉承一个观点!你家孩子凭什么让我帮你惯着,又不是我生的!

对,我就是一个自私的人!

故事发生在高铁上,上了火车,我的座位是C,旁边A.B是一个大妈带着孙子!然后那熊孩子全程在看熊出没,声音超级大!然后我就和大妈说,你们能不能音量放低点,打扰到别人休息了!

结果,那个大妈巨牛逼的告诉我,我看我的东西,关你什么事!

我勒个去!不过我也没有直接手撕大妈!我向来讲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大家都告诉我公共场所不能放yin hui视频,所以,我现在手机里存了一部21世纪xing ai指南的BBC纪录片!于是,我打开了pad,我也放了最大声音!

大妈就炸了,问我,怎么能在小孩边上放这个!我淡定的告诉他!我看我的东西,关你什么事!

风险提示:老夫整理的上面这些整治熊孩子各种大法,均属网友自创,真假不知,建议谨慎选择,风险自负哈!

好吧,严肃点儿,其实,会教育的父母还是有的:

会教育的父母之一(作者网名:糯米包)

个人觉得碰上熊孩子的时候还是挺多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在火车上。见了那么多年也从没见大人有真正管教过,但今年终于见到了一次,于是我的印象也就极其深刻。

国庆,在从合肥到北京的高铁上。

我那节车厢基本都是大人,只有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在同一节车厢,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

车子上原本很安静,大人们几乎都是各玩各的手机或者电脑之类的。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小男孩应该是坐不住了,就开始在座位上乱动,他的座位在车厢的第一排,而我的位置正好就在他的后方。

开始动的时候,他妈妈就告诉他不要乱动,好好坐着。小男孩开始还听话,大概又过了十来分钟,他又乱动了起来,这次还离开座位在车厢过道里跑来跑去。他妈妈又一次警告了小男孩,语气比上次更严厉了一些。

小男孩又乖乖坐了十来分钟,然后又坐不住了,又开始在车厢过道跑来跑去,还一边跑一边乱喊,周围的乘客也有一些开始不高兴了。最后他妈妈放下手机,二话不说拉住小男孩的胳膊,看他妈妈一脸严肃的表情,小男孩也开始有一点害怕了。

后来,他妈妈把小男孩拉到了车厢连接处,由于我的位置就在第二排的外面,所以正好看到了那个妈妈教育孩子的全过程。

他妈妈让小男子靠边站好,不准乱动,然后严厉地说道:“妈妈有没有告诉你不能乱跑?”小男孩点头。

“那你为什么还要跑来跑去?”说实话,从声音就听得出来这个妈妈非常生气。小男孩开始大声哭起来,但没有说话。

“不准哭。”没想到这个妈妈看到孩子哭了也没有停止训话啊。小男孩就又从大声哭变成小声啜泣。

然后在车厢连接处就听到他妈妈说:“出门之前妈妈就告诉你,公共场合不准吵闹,不能给别人添麻烦。你在过道里跑来跑去,打扰别人休息,你是要当一个大家都讨厌的小孩吗?”

小男孩继续小声哭着,他妈妈再说完以后顿了几分钟,也蹲在了小男孩身边,问小男孩还闹不闹,看到小男孩摇头以后,他妈妈就牵着小男孩回了座位。拿出纸巾帮小男孩擦了擦脸,然后他妈妈又拆了包饼干给小男孩,小男孩也就安安静静坐在位置上吃着。

之后小男孩就再也没吵闹过,反而是连要去上厕所,都先和妈妈说一声再好好地走到洗手间去了。

所以说,孩子熊不熊,家长的教育真的非常重要。

会教育的父母之二:(作者网名:杨美味)

在高铁上被几个熊孩子尖叫着做游戏的声音吵得睡不着,有个乘客实在忍不住,说了一句,能不能安静一会儿,吵得人头疼。不知道是孩子的妈妈还是亲戚说,哎,小孩子嘛,吵点正常的,理解一下。

车厢里安静了两秒,又充满了让人心烦的小孩子的声音。

突然想起我朋友讲给我的故事。

他小时候,他妈妈带他坐火车,他那个时候还小,一路吵吵嚷嚷,他妈妈反复轻声跟他说,声音小一点,他不以为然,总是安静不到一分钟又开始大声一字一顿的读故事书。

于是他妈妈在下一站,离他们的目的站还有接近四个小时的时候拖着行李带着他下车了。

他妈妈说,我明白你有说话的欲望,所以我尊重你,但我也要尊重车上其他人,你现在想说多久就是多久,什么时候等你说完了,不会打扰到其他人了,我们就什么时候买票再走。

于是那一天,他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车站呆了七个小时。

中途他也哭着打滚,他妈妈只是平静的说,这是你自己犯的错误,你要学会自己承担。你要哭闹就继续,哭累了我这里有吃的。我不会因为你用哭威胁我就答应你任何事情,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

等他保证,他再也不吵闹不打扰到别人的时候,他妈妈又重新买了票。

他说从那次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吵闹过。

所有的孩子天性都是差不多的,区别他们成为不同的人的因素,是教育。

会教育的父母之三:(作者网名:丸子哟)

去年坐高铁去出差,旁边是一个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大的年轻妈妈,带着大概三岁的小孩 [不要纠结本宝宝有多大!也不要纠结宝宝我结婚没有!这都不重要好么!!!]

车发动以后我拿出了笔记本开始看电影,小孩在过道窜,他妈没有管,估摸着又是一熊父母加一熊孩子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我拿出了耳机开启了屏蔽模式!

忽然!!熊孩子不窜了,过来开始踢我,我还是不在意!我还是很淡定!

终于,在我忍不住了的时候,孩儿他娘拉住了孩子给了熊孩子一脚,并且没有停,踢了有好几下,但是不重!这时!我好奇了!摘下了耳机,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孩儿他娘:我踢你你疼吗?

孩儿他娘:我踢你你烦吗?

孩儿他娘:知道错了?

这孩子抹了抹眼泪,走到我身边,两眼盛着泪花,颤着声音说,阿姨对不起,我不应该踢你!我错了!

当时本宝宝的母性光辉在那一刻散发出来了,摸了摸他,说没事儿!阿姨不疼!认错了就是乖宝宝!

孩子又抹了抹眼泪挪回他娘怀里,他娘推他出去,孩子一脸茫然:我都道歉了为啥还不给抱?孩儿他娘说还有被你吵到的人呢?孩子一听,老老实实的给这节车厢上所有的乘客说了对不起!

不能说这位母亲她的教育方式得当不得当,但至少孩子明白了他这么做,会给别人带来困扰,并且能去道歉我觉得很好!我觉得是要为这位妈妈鼓掌!

关于熊孩子的喧闹,其实不只是高铁存在。曾经有一家餐厅贴出标语牌说,“本店不欢迎在店内高声喧哗制造噪音的人士,请不要再以小孩本来就会吵闹当借口,养育是作为父母亲最基本责任,请尊重其他人的用餐权益。”

当时微博上很多妈妈骂这个餐厅不懂带孩子的苦,而老夫却支持这家餐厅。如果将来我有孩子了,孩子是熊孩子,那是我和孩子的问题,其他人没有必要为我们俩的行为买单。

关于熊孩子这道难题,众说纷纭,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认为孩子不懂事无可厚非,指责孩子的人也要想想自己的童年:“你小时候就没犯过错吗?”也有人从父母的角度出发,表示孩子确实太难管,说“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更多的人则是表示讨厌熊孩子,最根本上还是讨厌熊家长,认为“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

老夫觉得,家庭的构成是爸爸、妈妈和孩子。孩子小,主要依附的是爸爸妈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的眼里,看到的父母是她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在高铁上公放看动画片的孩子,他一定有个在公共场所公放看视频的家长;小小年纪就满口污言秽语的孩子,他的家长一定也是经常出口成脏。

小孩子从出生开始当然是不谙世事的,可是他有父母,父母并不仅仅是有生他(她)养他(她)的责任,更要尽循循善诱教导他的责任。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们在公共场合吵闹、奔跑等行为是非常没有礼貌的。一句“管不住”不能为自己的失责开脱。

所谓“管不住”,无非就是不想管,觉得孩子还小,舍不得,想玩什么买给他,想吃什么喂给他,从来照顾得妥妥帖帖,以为这样就是当了一位非常尽责的父亲或慈爱的母亲了。殊不知,这样悉心照顾长大的孩子,从不会在公众场合的时候为他人考虑,长大之后,父母不曾教育他的一切,社会自然会有人来替他父母教育他。

不要总说教育孩子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压制人性的事情,压制人性中恶的一面。

现代文明国家,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文明素质。高铁车厢本来就是公共空间,乘客不管男女老幼理应遵守文明的乘车礼仪,不能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不能摇动他人的座椅影响他人休息,不能乱跑乱跳、不能乱扔垃圾等等。父母应做好孩子的表率,在约束好自己不大声喧哗的同时,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大声吵闹,影响他人。

那些不约束自己孩子的父母,自己可能就不遵守社会公德,或是总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不能约束他这么多,让他自由发挥,那样以后才有出息;自己的孩子怎么调皮都还是个孩子,别人的孩子只要有一点调皮就是熊孩子,这种极度自私的想法实在不可取,是不守规则当聪明的中国式思维。

有网友提议火车上单设“儿童车厢”把“熊孩子”统统集中到一起,防止他们打扰到其他乘客。对于网友的这个提议,中国铁路总公司客运部主任黄欣回应说,网友想法很有创意,欢迎广大网友、广大旅客多给铁路提出更多更好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有的父母反对设立儿童车厢,认为那么多孩子坐在一起万一打起来不安全,老夫认为这种担心完全可以通过加强儿童车厢的管理来解决。另外,父母也和孩子在一个车厢,如果这样还要担心孩子的安全,那么只能说明这些父母对孩子的担心实在是有点过于严重了。

孩子终归是要在一起玩耍的,即使不在车厢,在幼儿园、小学也会在一起,虽然有老师,也不可能分分钟都不离开孩子们,不让孩子们自己玩耍。所以说做父母的根本无法永远避免孩子在一起玩耍。再说,做父母的自己小时候都没有打起来过吗?

设一个儿童车厢让孩子跟父母一起坐,跟商场里的儿童乐园一个道理。如果你的孩子很听话很懂事,你可以不带去儿童车厢,但是如果你的娃恨不得把天翻过来完全应付不过来,让同龄人在一个车厢,可以结交小伙伴,该玩该闹都随他们,孩子玩得开心旁人坐得舒心,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另外,还可以不针对熊孩子,设置“安静车厢”,车厢内不允许接打电话,大声交谈,功放声音等,给旅客创造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

在这方面,严谨的德国人的做法值得参考。(本部分内容参考“羡慕吧,德国的高铁没有熊孩子”原创:树懒不懒老鼠不老,来源于公众号:Hi刺猬旅行)

德国高铁有国人看来属于奇葩的“安静”车厢,这个标志表示这个车厢里不能用手机(信号屏蔽),也不能大声说话,大家大眼瞪小眼保持绝对“冷冻人”状态。

除了“冷冻人”车厢外,德国铁路为了照顾天性活泼的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吵闹影响乘客,同时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乘车感受,培养未来的客户,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带三岁以下孩子旅行,可以预定婴儿包间。

这个小空间里布置很简单,只有小滑梯、软垫和梯子。

但孩子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孩子可以爬上爬下,可以在地毯上打滚,可以大哭大笑大叫,不会吵到别人。父母只要坐在旁边静静看着就好。

在包厢旁边有放婴儿车的空间,有热奶热水的插座,换尿布的台子,考虑不可谓不周到。

对付三岁以上的熊孩子,可以选择家庭包厢。熊孩子再顽皮,只要不超出包厢范围,一切都好说。据说瑞士铁路有更棒的儿童游乐车厢,还配动画电影。

德铁还有一项对付熊孩子的终极大招,儿童照看服务。工作人员来自专业儿童教育机构,德铁请来的。

她们给孩子们化仙子妆、做手工、读故事、画图画......

重要的事说三遍:无需预约,全部免费,免费,免费.....

当然,中国的人口数量和国情决定了暂时恐怕很难复制这些婴儿包厢、儿童包厢,但是借鉴商场儿童乐园的思路,做一些有益的探索,还是可行的。铁路总公司不能觉得这些吵闹的熊孩子是乘客自己的事情,大家忍忍相互谦让就好。须知,高铁的票价已经接近飞机,理应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服务,而不是仅仅安全准点到家就够了;吵闹的环境,让乘客无法休息,爆发争吵甚至是肢体冲突,更是铁路总公司应该重视的问题。

希望今年和以后的春运高铁车厢,少一些吵闹的熊孩子,少一些大人和大人因为孩子吵闹带来的矛盾,让大家和谐出行,快乐过年。